中央研究院/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生態志工園地


園區保護區 - 喬木 - 台灣烏心石

台灣烏心石


學名: Magnolia compressa var. formosan

科別: 木蘭科


       廣泛分布於中低海拔的闊葉林中,為台灣特有種。常綠大喬木,樹幹通直,高可達30公尺,樹皮具有斑紋,枝條上留有環狀的托葉遺痕。單葉互生,葉薄革質或革質,葉橢圓披針形,葉面光滑綠色,葉背略帶粉白,葉芽由托葉包覆,托葉密佈茶褐色絹毛,新芽被有紅褐色毛。花期為冬季至初春,花芽覆蓋茶褐色絹毛,花被片白色,單生於葉腋,雄蕊多數,心皮多數離生,呈螺旋狀排列,有淡淡的香味。蓇葖果螺旋狀著生於果梗上,內有2~4個種子,假種皮為桃紅色。

      心材顏色較深且堅硬如石,因此才被稱為烏心石。其木質結構細密是闊葉木中貴重的木材,可供建築、家具、農具、雕刻等用材。木材材質細緻均勻,刀砍後不容易出現碎屑的特性,早期民間常用的砧板就是用烏心石木材製成的,是砧板中的最高級品。由於樹冠濃蔭,四季長綠,樹木具有耐蔭抗風及污染的能力,較少有病蟲害,所以常做為行道樹或公園綠地的景觀及造林植物。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九米道路裡有一棵較為高大的台灣烏心石,由於生長於林緣,常受到木蘭青鳳蝶雌蝶的青睞,每年都會來產卵,剛孵出來一齡幼蟲也很常見,但是要發現四、五齡的幼蟲機會不大,畢竟自然界裡存在著太多的天敵。偶然一次,我發現一隻翠斑鳳蝶的三齡幼蟲,翠斑鳳蝶在北部出現的頻率不高,牠能落腳於園區著實令人興奮,只可惜,幾天後,就沒有再看見牠了。

左:台灣烏心石, 右:蘭嶼烏心石

台灣烏心石植株

台灣烏心石植株

台灣烏心石的成熟葉

台灣烏心石的成熟葉

台灣烏心石的新葉

台灣烏心石的新葉

單葉互生,葉薄革質或革質,葉橢圓披針形

單葉互生,葉薄革質或革質,葉橢圓披針形

新葉由托葉包覆,托葉密佈茶褐色絹毛

新葉由托葉包覆,托葉密佈茶褐色絹毛

花被片白色,單生於葉腋

花被片白色,單生於葉腋(蔡德輝攝)

雄蕊多數,心皮多數離生

雄蕊多數,心皮多數離生(蔡德輝攝)

果實為蓇葖果螺旋狀著生於果梗上

果實為蓇葖果螺旋狀著生於果梗上

每個果實內有2~4個種子,假種皮為桃紅色

每個果實內有2~4個種子,假種皮為桃紅色

木蘭青鳳蝶雌蝶產卵於烏心石

木蘭青鳳蝶雌蝶產卵於烏心石

三齡木蘭青鳳蝶幼蟲停在葉面上

三齡木蘭青鳳蝶幼蟲停在葉上

四齡木蘭青鳳蝶幼蟲

四齡木蘭青鳳蝶幼蟲


圖文: 蔡秀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