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生態志工園地


園區保護區 - 喬木 - 羅氏鹽膚木

羅氏鹽膚木


學名: Rhus chinensis var. roxburghii

科別: 漆樹科


       分布於低中海拔向陽開闊地,是全島各地常見的台灣原生種。為落葉小喬木,株高約數公尺,全株被有褐色柔毛。多分枝,小枝直立或斜上,小枝被有褐色柔毛。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9~17,側小葉對生,卵狀披針形,紙質,鋸齒緣,背面密生褐色毛茸。幼嫩枝葉為紅色。。

       雌雄異株,花期在夏至秋季,花序頂生,花小形,多數,圓錐花序排列,花瓣黃白色5枚,雄蕊5枚,花藥黃色,可見中間的退化雌蕊,雌蕊子房白色,花柱及柱頭黃色3叉,可見5個褐色退化雄蕊。授粉後子房漸漸發育,顏色由白色轉為紅色,甚是漂亮。雌雄花朵中間的花盤都可分泌花蜜,盛花時吸引許多昆蟲前來吸蜜授粉。果實為核果,扁球形,秋季是果實的熟成時間,在青綠色的果實上會有雪白色的結晶體覆蓋,使果實嚐起來有薄鹹味。熟時為橙紅色,散生柔毛。

       秋冬季葉子在掉落前會轉為漂亮的紅色,為大地增添美麗繽紛的景緻。成熟果實外面常覆蓋一層含鹽分的白色物質,山區居民及原住民常用來取代食鹽,在煮湯、醃肉時加入可增加風味或延長食物保存,故有「山鹽青」的別稱。熟果也是很多野生鳥類喜歡的食物。樹木成長迅速,適合作為造景樹、誘鳥樹。雖然可以做為燒炭的材料,但因木材質輕軟,不耐燃。當蚜蟲寄生在羅氏鹽膚木的幼枝上,導致枝條異常生長,長出蟲癭,取下蟲癭烘焙乾燥後,即是中藥「五倍子」。

       羅氏鹽膚木是山區造林的優良樹種,有水土保持的作用,在森林火災或墾殖、水災破壞後的山坡地,首先出現的樹種之一就有羅氏鹽膚木,是先驅樹種之一。

為常見的原生種,株高約數公尺

為常見的原生種,株高約數公尺

為落葉小喬木,裸露的果實吸引鳥類前來覓食

為落葉小喬木,裸露的果實吸引鳥類前來覓食

奇數羽狀複葉,側小葉對生,嫩葉紅色

奇數羽狀複葉,側小葉對生,嫩葉紅色

幼株,葉子在掉落前會轉為漂亮的紅色

幼株,葉子在掉落前會轉為漂亮的紅色

雄花序頂生,花小形,多數,圓錐花序排列

雄花序頂生,花小形,多數,圓錐花序排列

雄花,花瓣黃白色5枚,雄蕊5枚,花藥黃色

雄花,花瓣黃白色5枚,雄蕊5枚,花藥黃色

雌花序頂生,花小形,多數,圓錐花序排列

雌花序頂生,花小形,多數,圓錐花序排列

雌花,花瓣黃白色5枚,子房白色,柱頭黃色3叉

雌花,花瓣黃白色5枚,子房白色,柱頭黃色3叉

雌花子房白色,5個褐色退化雄蕊,花柱及柱頭黃色,3叉

雌花子房白色,5個褐色退化雄蕊,花柱及柱頭黃色,3叉

授粉後子房漸漸發育,顏色由白色轉為紅色

授粉後子房漸漸發育,顏色由白色轉為紅色

整個果序有紅色嫩果點綴著黃綠色,甚是漂亮

整個果序有紅色嫩果點綴著黃綠色,甚是漂亮

在黃綠色的果實上有宿存的花柱

在黃綠色的果實上有宿存的花柱

在青綠色的果實上會有雪白色的結晶體覆蓋

在青綠色的果實上會有雪白色的結晶體覆蓋

成熟的果實會由綠色慢慢轉為紅褐色

成熟的果實會由綠色慢慢轉為紅褐色

綠葉上一叢叢的淡黃色花序,增添山林色彩

綠葉上一叢叢的淡黃色花序,增添山林色彩

秋季是果實成熟期,結實纍纍的景象帶來豐收感

秋季是果實成熟期,結實纍纍的景象帶來豐收感

零葉蟬屬取食羅氏鹽膚木葉片

零葉蟬屬取食羅氏鹽膚木葉片(蔡德輝攝)

零葉蟬屬取食羅氏鹽膚木葉片(蔡德輝攝)

零葉蟬屬取食羅氏鹽膚木葉片(蔡德輝攝)


圖文: 蔡秀錦

✎︎ 相關生態觀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