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生態志工園地


園區開放綠地 - 藤 - 雙面刺

雙面刺


學名: Zanthoxylum nitidum

科別: 芸香科


雙面刺,台灣原生種,生長於全台海邊至低海拔山區,叢林或路旁都可見其蹤影,甚為普遍。是攀緣性木質藤本,枝條、葉軸及小葉之中肋皆有短鉤刺,因葉中肋兩面都長有暗紫紅色的刺,故命名「雙面刺」。葉為一回奇數羽狀複葉,3~5 枚可達 7 枚,小葉對生,雙面有刺,革質,厚而有光澤,粗鋸齒緣,有短柄,但也有一些植株,葉只單面有刺,或是雙面都沒有刺的。聚繖花序腋生,花梗暗紅色,花小多數,淡黃色或淡黃白色,具有清香。果球形,徑約0.5 公分,成熟時開裂,種子黑色,具有光澤,有麻辣味。開花期3~4月,結果期7~8月。

木質莖攀緣伸長數公尺,莖分枝多數,枝條具倒鉤刺,老莖無刺有脊骨翼狀凸起,像狼牙棒,紋路別緻,為頂好的藝術品,非常具觀賞價值。

雙面刺

雙面刺

老雙面刺-其基部枝幹具多稜的三角突刺

老雙面刺-其基部枝幹具多稜的三角突刺

雙面刺葉背_芸香科

雙面刺葉背_芸香科

雙面刺新生的小枝

雙面刺新生的小枝

雙面刺新生的小枝枝上、葉軸可見紅色尖刺

雙面刺新生的小枝枝上、葉軸可見紅色尖刺

雙面刺花序頂生或腋生單性花-雌花序。

雙面刺花序頂生或腋生單性花-雌花序。

芸香科植物的雙面刺也是一些鳳蝶幼蟲的寄主植物,例如:黑鳳蝶、玉帶鳳蝶、琉璃紋鳳蝶等,雙面刺長尖刺是用來防止動物接近跟啃食,鳳蝶幼蟲卻可在葉面上悠閒自在享用雙面刺大餐,讓人不禁讚嘆大自然演化的巧妙奧秘。

圖文: 林純如 徐秀麗

✎︎ 相關生態觀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