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生態志工園地


院區生態池 - 喬木 - 朴樹

朴樹


學名: Celtis sinensis

科別: 大麻科


Celtis 朴屬

《說文解字》:「朴,木皮。」,即樹木的外皮。

因其樹幹表皮質地粗糙、皮孔明顯,加上葉片粗糙如沙,所以稱之為「沙朴」

    沙朴又稱朴樹,落葉大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樹皮褐色粗糙,皮孔顯著,樹冠寬闊是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常見的植物。

葉:二列互生,卵狀至卵狀長橢圓形,表面為暗綠色,背面灰綠色,三出葉脈,脈紋向下表面隆起而顯著,葉基略為歪斜,葉緣下半部全緣,上半部有粗鋸齒,嫩葉及嫩枝均被細毛。冬天落葉。

花:花小約 0.2~0.3 公分,黃綠色,雜性(有雄花及兩性花),腋生。花萼 4 裂,無花瓣。雄蕊 4 枚,聚繖花序。雌花或兩性花有光滑的卵形子房,有相對比例較大的 2 裂柱頭。為風媒花,春季長葉抽芽同時開花。

果:核果,圓形或卵形,徑約 0.5~0.6 公分,由綠色漸變成熟果的橙黃色或紅褐色。吸引鳥類取食,為其傳播種子。

    其核果又稱為「朴子」,從前鄉下的孩子採其堅硬的未熟果,裝入細竹管當成子彈,以竹筷為唧,將朴子擊出,是孩童喜愛的打仗遊戲,小小的朴子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

    其枝幹堅韌頗耐強風,是良好的防風樹種。 木材可以製作器具和陀螺等。更於北京人化石遺址,發現朴樹的種殼化石,證實 50 萬年前人類已利用朴樹。除了與人類生活相關,在生態亦有重要意義,其為東方喙蝶、白裳貓蛺蝶、大紫蛺蝶、紅星斑蛺蝶、緋蛺蝶、蓬萊小紫蛺蝶、大紫蛺蝶、台灣小紫蛺蝶、白鐮紋蛺蝶、捲葉象鼻蟲等幼蟲的寄主植物。

常見之沙朴與石朴,兩者型態相近,為同屬不同種的植物:

沙朴(Celtis sinensis Pers.):又名朴樹,葉闊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下表面密被柔毛及紅褐色多細胞毛。冬天落葉。

石朴(Celtis formosana Hayata):又名台灣朴樹,台灣特有種,幾近光滑之葉面,葉銳尖至尾尖先端。葉基部明顯歪斜,全緣或細齒緣、稀粗鋸齒緣。秋天換葉。

朴樹新葉和黃襟蛺蝶

長鬚蝶產卵於朴樹葉芽

紅星斑蛺蝶(紅斑脈蛺蝶)在朴樹葉上產卵

紅星斑蛺蝶(紅斑脈蛺蝶)在朴樹葉上產卵

紅星斑蛺蝶(紅斑脈蛺蝶)幼蟲攝食破樹葉

紅星斑蛺蝶(紅斑脈蛺蝶)幼蟲攝食破樹葉

山黃麻木舟蛾幼蟲攝食朴樹葉

山黃麻木舟蛾幼蟲攝食朴樹葉

朴娜舟蛾幼蟲攝食朴樹葉

朴娜舟蛾幼蟲攝食朴樹葉


圖: 蔡德輝  文: 王瓊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