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學名: Myrica rubra
科別: 楊梅科
台灣很多地名的由來都和植物有關,像桃園市楊梅區即是在清朝乾隆年代,因附近遍植楊梅樹而得名。楊梅分佈於台灣海拔300~1500 公尺之山麓,常綠喬木。熟果酸甜可口,可生食或製蜜餞、果醬等,野鳥也喜歡啄食,是很好的誘鳥樹種。樹姿優美且能耐土地貧瘠與乾旱,適合栽為行道樹、園景樹。
楊梅小枝光滑,葉螺旋狀排列叢生於枝條頂端,樹皮灰褐色,分枝多。葉為單葉互生,長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先端鈍或尖,基部漸窄或楔形,半革質,表裏兩面葉脈皆隆起,葉緣上半部散生鋸齒緣,葉柄短,有溝紋。
花單性,雌雄異株,葇荑花序,為風媒花。雄花序鮮紅色,數個叢生葉腋,呈穗狀排列;雌花紅色,排列於較短的穗狀花序上,花期 3~5 月。果實為圓球形核果,熟果鮮紅色,果期約 5~7 月。
楊梅常綠喬木 |
楊梅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
楊梅球形核果,熟果紫紅色 |
嫩嫩的新葉,顏色賞心悅目 |
楊梅樹幹目 |
楊梅樹幹上有隻攀木蜥蜴 |
楊梅老樹旁萌蘗的小植株 |
楊梅單葉互生,長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先端鈍或尖,基部漸窄或楔形,半革質 |
楊梅雌雄異株,雄株葇荑花序,單生或數個簇生呈圓錐狀 |
楊梅的雄花序 |
楊梅雌株才會結果 |
楊梅核果球形,未熟時期綠色,酸澀 |
楊梅枝條上的蟲癭
圖文:中研院生態志工隊
✎︎ 相關生態觀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