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生態志工園地


院區森林步道 - 喬木 - 烏桕

烏桕


學名: Triadica sebifera

科別: 大戟科


烏桕遍布台灣低海拔山區及平野,為常見的落葉喬木,據說老樹的根部黑爛成臼而得名。木材質密且硬重,可做家具、 雕刻、櫥櫃等。因質地較有彈性,很適合做陀螺,其別名瓊仔樹,故俗諺有「一樟,二瓊,三埔姜,四苦苓」之說。秋冬時節,烏桕的紅葉景觀甚為美麗。

種子外層白色假種皮含有蠟油,可製肥皂、蠟燭、油漆等。種仁榨油,早期做為油燈的燈油,也可做機械潤滑油。

烏桕的枝條初為綠色,後轉為灰褐色,樹幹具深縱裂紋。葉單葉互生,菱形,先端呈短尾狀或銳尖,基部楔形,全緣,紙質,兩面皆光滑,葉基有一對腺體,葉柄長 2~5公分,葉可做黑色染料。

花黃綠色,小且多,頂生、葇荑花序,單性花,雌雄同株,花序頂部的雄花先綻放,基部雌花後開,可避免自花授粉,花期為夏季。果實為綠色球形蒴果,成熟時黑褐色,三裂,內藏種子三粒。

烏桕與渡邊氏長吻白蠟蟬

烏桕與渡邊氏長吻白蠟蟬

烏桕樹幹上的渡邊氏長吻白蠟蟬

烏桕樹幹上的渡邊氏長吻白蠟蟬

渡邊氏長吻白蠟蟬喜食烏桕樹液

渡邊氏長吻白蠟蟬喜食烏桕樹液

球鬚刺蛾幼蟲以烏桕葉片為食草

球鬚刺蛾幼蟲以烏桕葉片為食草

烏桕葉互生、菱形全緣

烏桕葉互生、菱形全緣

烏桕樹幹長有不規則的深縱裂紋

烏桕樹幹長有不規則的深縱裂紋

烏桕植株

烏桕植株

烏桕樹幹上的球鬚刺蛾幼蟲

烏桕樹幹上的球鬚刺蛾幼蟲

烏桕葉互生、菱形全緣

烏桕葉互生、菱形全緣

烏桕花序-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頂生

烏桕花序-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頂生

烏桕果-蒴果近球形-具三溝

烏桕果-蒴果近球形-具三溝

烏桕總狀花序與新生果

烏桕總狀花序與新生果

球鬚刺蛾幼蟲取草烏桕葉

球鬚刺蛾幼蟲取草烏桕葉

黯弄蝶/黑蚊弄蝶吸食烏桕

黯弄蝶/黑蚊弄蝶吸食烏桕

青鳳蝶/青帶鳳蝶、木蘭青鳳蝶/青斑鳳蝶吸食烏桕

青鳳蝶/青帶鳳蝶、木蘭青鳳蝶/青斑鳳蝶吸食烏桕

艷粉蝶/紅肩粉蝶吸食烏桕

艷粉蝶/紅肩粉蝶吸食烏桕

 

 

虎灰蝶/台灣雙尾燕蝶吸食烏桕

虎灰蝶/台灣雙尾燕蝶吸食烏桕

殘眉線蛺蝶/台灣星三線蝶吸食烏桕

殘眉線蛺蝶/台灣星三線蝶吸食烏桕

 

 


圖文:中研院生態志工隊

✎︎ 相關生態觀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