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
學名: Camphora officinarum
科別: 樟科
樟樹原生於台灣,中低海拔的平地山區都有分布,現被栽植為觀賞植物及行道樹,也是常見的行道樹及百年老樹之一(樟樹、榕樹、楓香、茄冬)。
樟樹為長綠喬木,全樹有芳香精油;樹皮具很深刻之縱裂紋,葉互生,先端尖,闊卵至橢圓形,葉離基三出脈,薄革質,全緣波浪狀,表面光滑無毛,搓揉有樟腦香氣,葉子在脫落前會變紅;花期2-4月,花腋生圓錐花序,小而多,黃綠色;果期9月,果實球形,成熟時呈紫黑色。
樟樹有「醚油細胞」會產生精油,可以製造樟腦、樟腦油,樟樹在醫藥、光學及工業上(火藥)的利用很多,曾經讓台灣成為樟腦王國超過半世紀,與茶葉、糖合稱為「台灣三寶」;又因木質芳香,耐水防蟲,常用來雕刻或製傢俱;臺灣植物諺語:「一樟、二瓊、三埔姜、四苦楝,芭樂頭無路用」,可見樟樹極富利用價值;目前台灣栽培的樟木主要有本樟、芳樟、陰陽樟、油樟四個品種。
樟科植物也是台灣相當重要的天然資源,有60多種,都屬於經濟及民俗植物,包括樟樹、土肉桂、牛樟、香楠、山胡椒還有營養美味的酪梨等。例如:樟樹可提煉樟腦油,牛樟是優良雕刻用材與產生牛樟芝,土肉桂含肉桂酫可做香料或藥用,香楠樹皮可作線香原料,山胡椒(馬告)調味用。
當然,樟樹也是大黑星弄蝶、青帶鳳蝶、埔里三線蝶、黑腰尺蛾、綠翠尺蛾/樟青尺蛾、台灣垂耳尺蛾、紅目天蠶蛾、長尾水青蛾、眉紋天蠶蛾、樟葉蜂、樟灰蘋果天牛等諸多昆蟲幼蟲的食草。
樟樹的行道樹 |
樹幹縱裂紋 |
樟樹的行道樹 |
樟樹葉 |
樟葉離基三出脈正面 |
樟葉離基三出脈背面 |
樟葉離基三出脈正面 |
樟葉離基三出脈背面 |
樟樹葉正面 |
樟樹葉背面 |
將脫落的樟樹紅葉 |
樟樹:青帶鳳蝶幼蟲的食草 |
樟樹:青帶鳳蝶幼蟲的食草 (陳宗憲 攝) |
樟樹:青帶鳳蝶幼蟲的食草 (李明龍 攝) |
圖文:游伯村
✎︎ 相關生態觀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