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萍蓬草
學名: Nuphar shimadae
科別: 睡蓮科
台灣萍蓬草為睡蓮科(Nymphaeaceae) 萍蓬草屬(Nuphar)原生地在台灣分布於台灣北、中部低海拔沼澤、埤塘或水池中的水生植物,別名水蓮花、萍蓬草、臺灣川骨等名。但近年來也因人為的開發建設,把許多沼澤、埤塘或水池遭填方而造成數量極其減少,使其瀕臨絕種。目前在桃園一帶的少數池塘中、臺北木柵動物園、宜蘭縣員山鄉的福山植物園及中央研究院生態池尚可發現臺灣萍蓬草。
台灣萍篷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台灣特有的浮葉性水生植物。
葉叢生,浮水葉深綠色全緣長橢圓形,長8~12公分,寬7~10 公分,基部有一個V形的缺刻,下表面具有許多短毛,花期是一年四季,花單出,花梗粗長,長16~35公分,挺出水面
花序為單生花,花梗粗長(蔡德輝攝) |
陳宗憲攝 |
花序為單生花,花梗粗長,長 15~35 公分,挺出水面;花鮮黃色,徑 2~3 公分;萼片 5 枚,長約 2 公分,寬約 1.5 公分,革質,花瓣狀,黃色;花瓣多數,長約 0.6 公分,寬約 0.25~0.3 公分,就在雄蕊下方,雄蕊環繞在紅色的雌蕊外圍俗稱黃花紅心為其特色。
雄蕊環繞在紅色的雌蕊外圍(蔡德輝攝) |
李明龍攝 |
台灣萍蓬草花上的蜂(陳宗憲攝) |
小鸊鷈在台灣萍蓬草上下蛋 (陳宗憲攝) |
圖文: 李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