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生態志工園地


園區開放綠地 - 灌木 - 台灣海桐

台灣海桐


學名: Pittosporum pentandrum

科別: 海桐科


台灣原生種,是海桐屬常綠小喬木,樹高可達5公尺,嫩枝有紅褐色毛。倒卵形葉簇生於枝端,革質,白色中肋明顯,葉片搓揉有特殊氣味。圓錐狀複聚繖花序在枝端開放,兩性花,花小,白色花瓣5枚分離,具濃郁香氣。黃色或淺橘色蒴果球形,成熟兩瓣開裂,露出包覆紅色黏液的紅色種子。開花期春至秋季,結果期秋至冬季。

台灣海桐原生長在濱海環境,適合全日照溫暖環境,枝葉耐風、根系耐鹽與乾燥,生長強健耐修剪,優良的海岸防風林,可以單植,單株樹形優美,可以列植,作為綠籬使用,是受歡迎的景觀植物。植於庭院中,花香四溢飄散,因此有「十里香」或「七里香」的別名,結果量多,蒴果成熟時由綠轉為橙紅色,一球球的金色珠子掛枝頭,帶著豐饒圓滿的黃,非常耀眼而討喜,很具賞果價值。木材緻密堅韌,可以製作農具的柄、手杖與工藝品等。

台灣海桐花濃烈的花香味,吸引各種昆蟲訪花,所以結果數量眾多,是昆蟲重要的蜜源植物。開裂的紅色種子,外表由一黏質性的種衣包裹,吸引鳥類來取食,具有黏性的種子黏在動物身上或被鳥吃入後排出糞便來達到傳播目的。

海桐屬常綠小喬木

海桐屬常綠小喬木

台灣海桐蒴果

台灣海桐蒴果成熟時由綠轉為橙紅色

台灣海桐

台灣海桐葉與果

台灣海桐的果實

台灣海桐的果實

白領帶木峰在台灣海桐上

白領帶木峰在台灣海桐上

青帶鳳蝶在台灣海桐上

青帶鳳蝶在台灣海桐上


文圖: 林純如 陳宗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