綬草
學名: Spiranthes sinensis
科別: 蘭科
綬草,又名青龍纏柱、金龍盤樹、清明草、南國綬草、龍抱柱、盤龍參,分布於台灣全島海拔 1000 公尺以下之草地、路旁潮濕山壁、湖沼濕地、平原、山坡地。宜蘭、台北、南投、屏東、花蓮、台東的郊野、濕潤草地上。
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小型地生蘭,具簇生肉質根,地下根莖細長或粗大,圓柱狀;莖甚短,高 15~35 公分,冬季落葉,春季發芽。
葉線狀披針形,無柄,約 5 片,簇生,線形,肉質,長 4~10 公分,寬 0.5~0.8 公分。
花一般為頂生或腋生穗狀花序,莖無毛,具多數小花呈螺旋排列,長5至15公分;花色有紅、粉紅色或白色;中萼片與花瓣靠成帽狀,側萼片基部囊狀;唇瓣不裂或 3 裂,邊緣波狀緣;萼片 5 枚,上萼 3 枚,先端粉紅;唇瓣白色;雄蕊 1 枚,花藥白色;花粉塊 2,略具柄,具粘盤。蒴果被毛,長橢圓形。花期 2~5 月,果期 3~6 月。
綬草因花旋轉著生花軸上,如青龍盤纏柱上,根如參狀,故有盤龍參之別稱;又因盛花期在清明節,因此又有清明草的別名。
綬草是小型地生蘭 |
多數小花呈螺旋排列 |
長5至15公分 |
花色有紅、粉紅色或白色 |
萼片 5 枚,上萼 3 枚,先端粉紅;唇瓣白色 |
因花旋轉著生花軸上,如青龍盤纏柱上,根如參狀,故有盤龍參之別稱 |
圖:蔡德輝 文:柯玉娟
✎︎ 相關生態觀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