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生態志工園地


園區開放綠地 - 喬木 - 血桐

血桐


學名: Macaranga tanarius

科別: 大戟科


多生長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一般在破壞不久的開闊地或崩壞地上生長,為次生林的先驅、陽性樹種。樹皮、枝條折斷處,髓心週圍和樹皮會先流出無色透明汁液,經氧化後變成紅色,恰似流血一般,所以被稱為『血桐』。

血桐的莖小枝及葉柄被有白粉,葉為單葉互生,盾狀、紙質,叢生(簇生)於枝端,樹冠呈傘狀。花黃綠色,腋生無花瓣,雌雄異株,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排列;蒴果帶有軟軟的凸刺像小怪物,內有2~3顆黑亮種子。

血桐為吸收大量的陽光,葉片拼命往上長,遠看如同一把大傘,提供鳥兒和動物良好的遮蔭,也可用於遮蔭樹或美化庭園栽培。葉片像盾牌,直徑可達30公分,仔細看又很像大象的耳朵,因此它的英文名為Elephant's Ear「象耳」。採片葉子,握住葉柄就好像撐著一把小傘。

蘭嶼「達悟族」稱之為「女人柴」,飛魚季期間男性族人忙著捕魚,無暇劈柴,而血桐鬆軟耐燃的木柴正適合女性劈柴升火、烹煮飛魚。生長快速,木材輕軟,可供建築及製造箱板。樹葉可供做糕粿的墊底,也可當羊、牛或鹿的飼草。樹韌皮纖維可製粗絲、繩索。台灣黑星小灰蝶幼蟲的食草。

血桐雄株

血桐雄株 (蔡德輝 攝)

血桐雄花序

血桐雄花序 (蔡德輝 攝)

血桐雄花與苞片

血桐雄花與苞片 (蔡德輝 攝)

血桐果實雌株

血桐果實雌株 (蔡德輝 攝)

血桐雄樹液

血桐樹液 (蔡德輝 攝)

血桐與青枯葉蛾

青枯葉蛾攝食血桐葉 (蔡德輝 攝)

線茸毒蛾攝食血桐葉 (蔡德輝 攝)

血桐植株

血桐植株

血桐植株

血桐植株

血桐葉片

血桐葉片

血桐葉片

葉片正面

葉片正面

葉片背面

葉片背面


圖文:游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