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生態志工園地


園區開放綠地 - 喬木 - 紅楠

紅楠


學名: Machilus thunbergii

科別: 樟科


紅楠為樟科楨楠屬,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分布於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森林。在台灣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林緣或次生林中,並且為東北角東北季風林的特色物種之一。
樹皮粗糙,有縱向細裂縫,灰褐色,樹幹和莖枝具皮孔。
單葉互生,羽狀脈,細脈不明顯,多生於枝端。葉全緣,革質至厚革質,倒卵形至倒披針形,先端鈍至凸尖,基部楔形或銳尖。葉近軸面深綠色而富光澤;遠軸面平滑,或初被軟毛後變為平滑,偏綠白色。葉柄多帶紅色。
初春冒新芽時,芽苞與新葉呈嫩紅色,因而稱紅楠,老葉深綠。又因紅楠的葉苞或花苞長得十分飽滿,具多枚紅色苞片,外形像豬腳,俗稱豬腳楠。漿果球形,初為綠色,成熟後變紫黑,果梗鮮紅色,基部有殘存而反捲的花被片。

圓錐花序,花序直立且光滑,腋生,紅色花序苞片早落。花小多數,兩性花,花被片6枚,黃綠色,排成兩輪,外面光滑,內面散生有絨毛。雄蕊4輪,每輪各3枚,可孕性雄蕊3輪,花藥2室,長橢圓形,光滑,成熟時瓣裂。第3輪花絲兩側,各有腺體1枚;第4輪雄蕊3枚,退化成蜜腺,盾形,光滑。雌蕊子房卵形,內有胚珠1枚。
通常樟科植物,其第 1,2 輪雄蕊,面向花心。最靠近雌蕊柱頭的第 3 輪雄蕊,為了避免藥室的花粉,掉到自家的柱頭上,則轉向朝外,面向花被,利用花絲圍繞雌蕊,並搭配花絲基部蜜腺的使用,來達到異花授粉的目的。
紅楠二月長新芽,二至五月間開花,六至九月結果。種子含油量高,可榨油製作肥皂與潤滑油,樹葉提取芳香油。樹皮富含黏液﹐製粉可為香的黏合劑。
香楠與紅楠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香楠的葉片背面有較深的銀白色粉狀物。香楠的海拔分布較紅楠為低,樹型亦較紅楠大些,開花期亦較紅楠晚,不過開花較紅楠集中。
 

初春冒新芽時,芽苞與新葉呈嫩紅色。

初春冒新芽時,芽苞與新葉呈嫩紅色。

圓錐花序,直立且光滑。

圓錐花序,直立且光滑。

花序腋生,老葉深綠。

花序腋生,老葉深綠。

雄蕊4輪,每輪各3枚。  第3輪雄蕊基部,有蜜腺1對;第4輪雄蕊,退化成蜜腺。

雄蕊4輪,每輪各3枚。

第3輪雄蕊基部,有蜜腺1對;第4輪雄蕊,退化成蜜腺。

  圖文: 陳建中

 

 

 

 

✎︎ 相關生態觀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