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楠
學名: Machilus zuihoensis
科別: 樟科
香楠為分布於台灣中、低海拔闊葉樹林內之常綠中喬木,因木材細緻芳香,且樹皮含有黏質,可做為線香的原料,故稱為香楠。種名「zuihoensis」的意思為瑞芳所產,也就是香楠的模式標本,採自瑞芳,故又名瑞芳楠。搓揉葉子,有股電線走火的焦味。葉為青鳳蝶、寬帶青鳳蝶、大黑星弄蝶(臺灣瑟弄蝶)等幼蟲的食草。
香楠小枝圓柱形,初有少許茸毛,後漸漸光滑,樹幹直,樹皮粗糙呈暗灰褐色、具皮孔。葉單葉互生,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等,厚紙質,先端銳尖至漸尖,葉基銳或楔形,全緣,葉表黃綠色,呈粉狀不發亮,葉背灰綠色。
花小、黃綠色,兩性花,圓錐花序頂生。果實為球形漿質核果,果梗深紅色,熟果紫黑色。
香楠與紅楠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香楠的葉表黃綠色,呈粉狀不發亮,搓揉其葉,有電線走火之焦味;紅楠葉表則深綠油亮。
香楠植株-香楠低海拔山區常見樹種 |
香楠樹幹通直,樹皮暗灰褐色,樹皮磨成粉,稱楠仔粉,可製造線香 |
香楠葉表黃綠色-呈粉狀不發亮-葉背灰綠色 |
單葉互生,紙質;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先端銳尖至漸尖 |
開花時-總苞片顏色綠白-豬腳楠則會呈淡紅色 |
葉披針形至倒披針形-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銳或楔形 |
台灣中-低海拔闊葉樹林內之常綠中喬木 |
香楠葉背上的蟲癭 |
香楠針狀蟲癭 |
香楠針狀蟲癭-發生於幼嫩枝條 |
香楠枝條上的針狀蟲癭 |
香楠小植株和新葉 |
香楠的新葉芽 |
✎︎ 相關生態觀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