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生態志工園地


園區開放綠地 - 喬木 - 九芎

九芎


學名: Lagerstroemia subcostata

科別: 千屈菜科


九芎分布在台灣低、中海拔森林。為台灣原生的落葉喬木,樹皮茶褐色,常會片狀剝落,呈白色的斑紋。樹幹十分光滑,連善於爬樹的猴子都會滑下來,故又名猴滑樹、猴不爬。

九芎能耐乾旱,且容易發根萌芽,適合在邊坡上打樁用或栽植於河岸,為水土保持的極佳樹種。秋、冬季會有美麗的紅葉景觀。材質堅硬,耐燃、耐濕、耐腐,是早期優良的薪炭材,木材乾燥後不太會反翹,可為農具、屋柱用材。花期6–8月,花朵繁密為良好蜜源;葉片是長尾水青蛾幼蟲的食草。

台灣有些地名和九芎有關,像九芎林、九芎湖、芎林鄉…;清朝在宜蘭城四周遍植九芎,所以宜蘭舊稱九芎城。由此可以想像當時普遍種植九芎,且被廣泛使用。

因其材質堅硬,樹皮光滑,且枝梢細小,只要用手觸摸樹幹,就會引起放大效應,傳達到枝條末梢造成晃動現象,好像怕癢似的,所以別名「怕癢樹」。

台灣原生的落葉喬木

台灣原生的落葉喬木

樹幹十分光滑

樹皮茶褐色,常會片狀剝落,呈白色的斑紋

九芎樹皮片狀剝落

九芎樹皮片狀剝落

九芎美麗的紅葉景觀

九芎美麗的紅葉景觀

九芎樹幹光滑

九芎樹幹光滑

九芎花朵繁密

九芎花朵繁密


圖文:  陳蘭香/徐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