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蔡德輝
2014/10/07
蜻蜓的生存需要乾淨的淺水,和許多濃密的植物,甚至需要有一些灌木叢。但是建設和密集的農業活動,甚至農藥的大量使用,加上抽水填土造陸,埤塘大量消失,現在想要看到蜻蜓飛舞,已經慢慢變成一種奢望。
今年新溫室後方的水池和山溝整治,所有植物幾乎全被清除,後果是蜻蜓立即大量減少。另外,育苗池北側的水生植物大量清除,結果今年蜻蜓幾乎絕跡,這也再次印證 "環境的改變必定會影響生態的平衡"。
在自然環境中,吃與被吃毎天都在進行。蜻蜓兇猛補食昆蟲甚至吃同類,但也無可避免被吃。本篇就以粗鉤春蜓之死做為結束。
彩裳蜻蜓 身長約3.7公分,翅黃色有不規則黑斑,黑斑大小和分佈有個體差異,雌蟲前翅尖,透明無色。飛行緩慢似蝴蝶,有蝴蝶蜻蜓之稱。 |
|
彩裳蜻蜓 |
猩紅蜻蜓 身長約4公分,雌雄異色,雄蟲全身艷紅。常見於池邊枝條上停棲。 |
橙斑蜻蜓 身長約3.6公分,常見於池塘靜水域,雄蟲生性好鬥,雌蟲喜好水域旁的樹林。 |
黃紉蜻蜓 身長約4.5公分,雌蟲米白色部分有黑斑,產卵於突出水面的枝條,雄蟲會沿池岸巡弋,也會有打鬥行為。 |
|
薄翅蜻蜓 身長約4.7公分,雌雄不易分辨,翅薄透明,停棲時不易發現。常見於草原田野,具有遷徙能力。 |
侏儒蜻蜓(雌) 身長約3公分,體型小雌雄異色,雌蟲常在池塘附近草地活動,以點水產卵。 |
|
侏儒蜻蜓(雄) |
蜘蛛、螳螂、青蛙、鳥類等都是蜻蜓的天敵。常會見到蜻蜓落入人面蜘蛛的網羅,而最後只能做垂死的掙扎,等待被吃。以上中研院的蜻蜓共三篇,都是關於出現在中研院的不均翅亞目蜻蜓,特徵是前後翅的大小外形不相同。
粗鉤春蜓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