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陳宗憲
2019年4月
一般對青蛙胚胎發育過程的介紹都是用產卵在水中的蛙,泡巢中蛙卵的發育過程不完全相同,各種青蛙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
今年初在國家生技園區觀察到幾個野外的台北樹蛙泡巢,好處是蝌蚪不會四散,壞處是在早期極少有卵或胚胎出現在泡沫的表面。不想也不適合去攪動,那是非法的。儘量呈現自然現況,難免錯失關鍵階段。
台北樹蛙的卵是淺象牙色的,在白色泡沫中有保護色。幸運的是在表面看到了第一次細胞分裂和原腸期初期的dorsal lip,錯過了整個神經胚期就跳到了尾芽(tail bud)期。在尾芽期,胚胎連尾部彎曲貼在很大的卵黃上,這是和產在水中的蛙和產在卵泡中的斑腿樹蛙(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3/087003/index6-2.htm)不同的地方。接著眼部愈來愈明顯,體表色素漸漸增加好在水中環境得到保護,卵黃中也出現明顯的血管配合心臟的發育。尾部自由運動後就形成隨時可以在下雨時離開泡巢的蝌蚪。各個泡巢的發育速度不見得一樣,蝌蚪下到水中的階段也不一致。
進入水中之後,愈大的蝌蚪躲避天敵(常有小白鷺和夜鷺進入)的警覺性愈高,也愈來愈難追蹤。
台北樹蛙與泡巢 |
台北樹蛙的卵 |
蛙卵的第一次細胞分裂 |
台北樹蛙的原腸胚dorsal lip 階段 |
尾芽期胚胎 |
尾芽期胚胎眼睛明顯 |
尾芽期胚胎卵黃有血絲,外鰓明顯。 |
尾芽期胚胎色素增加 |
蝌蚪 |
太密集的蝌蚪 |
蝌蚪和未發育的卵 |
在泡巢中太久的蝌蚪 |
入水後的蝌蚪 |
覓食中的蝌蚪 |
較大蝌蚪尾部有明顯黑點 |
蝌蚪長出後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