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開放綠地 - 簡介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需要的平坦地區,在十九世紀屬於一個將近10公頃的三重埔埤,之後在202兵工廠管理的年代,埤塘大幅度縮小、也蓋了一些火工部生產和處理彈藥的廠房;因為在大面積內的工作人力只有不到一百人,這裡成了實質上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但因為當時埤塘周遭種植的喬木超過95%是楓香樹,水域的地形和植物過於單調,在平坦地區出現的動物種類如昆蟲和鳥類便受到限制。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在開發時,一方面只在兵工廠舊廠房的區域興建研究大樓,完整保護了山坡地的生態;另一方面重新擴大水域面積,同時增加地形及濕地植物的多元性,並在周邊大量種植適合南港地區的原生樹種,因此目前園區不但保留了開發前就有的保育類動物,連出現在平地的哺乳類、鳥類、昆蟲和蜘蛛等種類都比過去增加,也成為候鳥遷移的一個重要中繼站。
任何大的營建開發過程都有可能破壞生態,但只要重視棲地補償的理念,將有限的綠地廣植適合的原生植物,並且將棲地多樣化,還是可以在開發後營造出比之前更豐富的生態。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在開發和經營時,極力尊重復育棲地的理念,期望讓開發和生態能夠雙贏,目前已逐步展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