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
生態志工
中研院生態志工主要的任務是協助生態復育和生態教育及解說。2000年在中研院生態池接近完工時,附近的中研社區在陳章波和謝蕙蓮兩位老師帶領下成立了生態志工隊。最初的任務只是負責解說生態池的設計和環境,後來因為負責維護的工人難以分辨原生種和外來入侵種而讓志工增加了例行性的維護工作。在中研院成立志工體系之後,也將中研院生態志工隊納入由總務處輔導管理。
生態好壞的指標是生物多樣性。如何讓台灣原生物種的種類及數量增加而減少外來入侵的物種,成為志工協助復育的目標。志工會清除生態區的外來的強勢入侵種,保護和新種一些屬於南港地區會出現的原生植物。也會主導或協助生態步道的林相更新和路面維修。志工復育的範圍由中研院生態池漸漸擴大到院區和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其他棲地補償區域,如院區基因體中心的小森林、中研院森林步道、環教中心棲地補償區和園區的台北樹蛙復育區、東北角濕地、樹木銀行區、環教濕地示範區和園區步道等。
志工參與復育工作可以直接改善生態環境。院區和園區的生態環境變好之後,志工將觀察到的豐富動植物知識、牠(它)們之間有趣的互動以及參與復育工作的心得分享給員工及一般民眾成了第二項任務。除了在院區的生態時代館及園區的環教中心有室內解說,也幫忙帶領多場次的戶外解說並在每年一度的開放日辦理公開的生態展示。
棲地補償和志工復育是讓中研院和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態越來越豐富的兩大主軸。希望有更多人能夠加入志工的行列,親眼看到自己的參與讓生態變好並將經驗和別人分享是很好的回饋。